【必备】父母作文合集7篇
在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,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,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。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,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父母作文7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有一天,当你真的懂得父母心
时光催人白了头,不经意间,爸妈的头发白了,脸上有了皱纹,走起路来也显得有几分沉重。
小时候认为向爸妈索取是天经地义,觉得父母就应该给孩子最好的爱。那个时候,喜欢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,却从来没注意过妈妈身上的旧裙子,也从来没有回头看一看父母眼里的不舍,甚至连转身说再见都觉得麻烦直到后来,有了自己的家庭,自己的孩子,在与自己的孩子的相处中,才慢慢明白父母深沉的爱
当我真的懂了,才知道天底下的爸妈都活成了勇士!
爱一个人就是要给他最好的,这恐怕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声。自己有了孩子以后,最大的改变就是生活重心的转移,一切为了孩子,不再有时间去打理自己,想拼命给孩子最好的。
以前你经常去的那家店不去了,你认为孩子才应该穿新衣服;你把自己的化妆品换成了便宜的,你想着省下的钱还能给孩子买点东西;你把零花钱减到了最低,你觉得孩子在长身体得吃好的
你开始认真做好计划,钱开始给你带来更大的压力。这时候你才最明白父母当初有多不容易,尽管如此,他们还是给了你最好的爱,你也终于能体会到当年你们成长时,父母眼里的无奈。
当你晚上下班,自己挤公交,站着的腿真酸,你看着窗外车来车往,霓虹闪烁,一个急刹车,你差点没站稳,重新站好以后,你庆幸手上提的菜还被保护的好好的,想起了在家的孩子,你的脸上洋溢着幸福。为了孩子,这天下的父母都活成了勇士。
当我真的懂了,才知道唠叨是为了孩子好!
有了孩子以后,我发现自己开始变得唠叨,原本话不多的人,竟然也能絮絮叨叨个不停。每天早上要提醒他带好自己的作业,检查文具,担心他贪玩,还担心上了初中的他早恋,更担心他不能和别人好好相处,所以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大道理、小哲理全讲给他听,说了一遍还要再说三五遍,恐怕他没记住,又怕他听一遍不够明白。
当老师打来电话的时候,心里总是战战兢兢,妄自揣测他是不是做错了事。看到青春期叛逆的他,心里难过的要死,想找到好的办法引导他,却发现他总是不配合。
有一天,他对我说,“妈,你唠叨个没完,真的好烦”。我突然就愣住了,这句话很熟悉,好像不久前也对我妈说过这样的话,那时候也觉得我妈好烦,怎么就不能让我自由成长呢?我想我妈当时一定和我一样吧,眼神里都透着受伤和委屈。我也终于明白,不管孩子成长到哪个阶段,父母都能笑纳孩子带来的所有,是伤害也好,父母都会报以最深的爱。
当我真的懂了,才知道多么不想孩子长大!
人总有一天是要长大的,长大就意味着离开父母的怀抱。工作以后越来越觉得跟父母团聚的日子渐少,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好像就是这样,明明看似能够圆满在一起却始终在分离。
做了妈妈以后,最害怕又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孩子的长大。跟孩子谈起他的理想,他说他想去外面读书,见见世面。心里很高兴但又忍不住悲伤,孩子终于要出去见识自己的世界了,而我就不能在他身边照顾他了。
不久前,孩子终于背起行囊,踏上离家的路。送他的时候,他兴高采烈,甚至在最后都忘了回身给我们道别。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检票口,我终于没忍住,哭了。
每个孩子都是这样吧,记得当初我们也是这样。想起妈当时在报高考志愿的时候说过的一句话,“妈妈有点自私,就是想你在我们身边读书工作。”
过了这么多年,只有做了母亲以后,我才懂得父母的爱有多深,满怀着爱的父母心,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永远牵挂在孩子身上。
孩子啊,在你急着长大的时候,总要记得父母一直在你身后,他们一直在陪伴着你,默默地给了你最好的爱,却从来不言回报。当你真的懂了父母给你的爱,你会不会有一天想起来转个身,去抱一抱他们?他们看着你长大,你能不能陪着他们变老?
细问之下,原来小梅和老公十多年来一直在外打工,女儿和儿子留在老家,由爷爷奶奶看护,老人重男轻女,女儿从小受了不少委屈。
前阵小梅把女儿接到了身边,自知亏欠孩子,小梅平时都小心翼翼,生怕惹女儿不高兴,不管女儿做什么,她重话都舍不得说一句。最近女儿迷上了网络游戏,给网友充话费,买装备,不知不觉把她辛苦积攒的一点钱全都挥霍完了,小梅这才发现,说了她两句,小姑娘就离家出走了。虽然已知道她在一个熟人家里,但无论小梅怎么求她,甚至说她不回来自己就一直不吃饭,也还是没有用。小梅泪水琏琏地说,都是我害了她。
我劝小梅先吃饭,女儿那边再慢慢劝,父母的拳拳爱心她总有一天会明白。但我内心知道,小梅因为错过了孩子一生只有一次的成长,给孩子心理留下了很大的创伤,她今后要付出远超正常陪伴几十倍的努力,来化解女儿心中的怨恨,让她重新学会爱人。
显然,小梅女儿是典型的“留守儿童”,她内心封闭,情感冷漠,行为孤僻,缺乏爱心和交流,都是因为父母的远离,亲情的缺失造成的。
而有的孩子天天和父母在一起,住在自己家,却如同“寄养儿童”一样,缺少与父母相处的机会。
我送儿子上跆拳道班时,见他班上的一个男孩天天由同一个人送来,便以为一定是他的妈妈,后来通过聊天知道,是他的保姆。孩子的父母工作很忙,每天很晚回家,偶尔空了在家,也大多是看看电脑打打牌。孩子从小便由这个保姆照管,所以,和保姆的感情很好,保姆在他五岁时提出辞职,他大哭大闹,谁也不要,父母只好又把保姆请回来。
我看得出他自理能力相对较差,凡事都很依赖这个保姆。不由得替他的父母担心,孩子和保姆间已经形成了很深的依恋关系,这个时候再干预,必定会适得其反,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,导致与父母间冲突不断。继续让保姆带,也不可能一直带下去吧,保姆管得了他的生活,难道还管得了他的教育?
教育专家尹建莉在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》一书中谈到,无论有何种理由,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。的确,一个小小的孩子喊我们爸爸妈妈,不是轻飘飘答应一句的事,需要我们认真付出,虔诚对待。就像是养在花盆里的植物,浇水灌溉固然能使它存活,阳光的照耀才是它茁壮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。
父母的用心就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,愿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阳光普照。
转眼时光划过指尖,我已经长到了17岁,还有一年我就要远离家乡,踏入大学,去追求我的人生和理想。想起含辛茹苦只要抚育我长大,供我上学的父母,不尽感激一片。于是写下这篇文章,寄出我对父母的感激与思念。
17年前,母亲十月怀胎生下了我,享受着第一次作为人母的喜悦,却也承担许多艰辛,在夜深人静之时,给我喂奶,在艳阳高照之时,为我换洗尿布。再稍大些,父亲牵着我在公园蹒跚学步,母亲在旁边教我呀呀学语,这都是父母在为我默默付出。上了高中,早晨起床的一杯热牛奶,中午回家已经做好的午饭,晚上提前泡好的茉莉花茶。这一点点的关心与无微不至,是父母为作为子女的我无数次设身处地的着想后换来的'结果。父母的关系怀如春天细雨,润物无声!可是处于青春期的我,却不懂父母的良苦用心,一点生活上的不如意,或者学习上的不顺,就会与父母大吵一架。在此,我想诚挚地对父母说一句:对不起,我会孝敬你们。
自古以来,中华民族都是一个孝顺的民族。在古代,更有许多孝敬的例子。黄香孝亲,郭巨埋儿,董永卖身葬父,这一个个例子,流传至今,虽然有许多今天不值得提倡的地方,但毕竟百善孝为先,我们来到这个社会最应该感谢的就是父母。
父母对我们的恩情,不只是生养之恩,更有教育之情,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,不比任何在学校中的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少。父母教给我们的,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,与人相处之道,待人处事的态度,这样的谆谆教导,是他们对子女的经验传授,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中走过弯路,犯过错误,受过挫折,他们是想我们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更远、更稳一些。如此看来,他们的每一步都是对子女爱的体现。
许多子女都会向人抱怨,自己父母有代沟,的确,中国发展迅速,父母生活的年代与我们不同,这必然导致了他们的价值观念,生活态度与我们的不同,但我们应学会体谅。试想,当我们与父母有矛盾时,又何尝不是他们想要靠近我们,了解我们的一种体现?更何况,换位思考,若干年后,当我们逐渐老去,被新一代的年轻人嫌弃时,我们又作何感想?所以我们要学会体谅。
多体谅父母,感恩父母。父母要的很简单,毕竟爱是简单而纯粹的。有时,感念父母恩,只需要一句简单的我爱你。
早晨,本想着睡懒觉,可又不和己意,一阵鸟儿清脆的叫声吵醒了我,不知道这天为什么这么闷热,得了,不睡了,去下楼冲个澡,心想。一路蹒跚终于到了澡堂,不乏困意的我连脱衣服都懒得动。眯着眼睛就冲屋里进。“哎,小伙咋还没睡醒啊?”懒得回答“嗯”敷衍的形式下罢了。当我正惬意的感受着淋雨的时候,一个画面冲进了我的双眸。
终于洗完了,回到家里,身体到感觉万般的舒适了,可是心里不知怎的却不敢忘记洗澡时的那个画面,我想,我合计,可又不敢想像,真的不敢想象,如果有一天我们父母老了,他们会变成什么样子!是儿孙满堂,享受天轮之乐,还是孤苦零丁终老一生,连一次洗浴都无人陪伴!其实真的,静心想想,他们,我们的父母。完全可以选择放弃我们的生命,二人浪漫一生,年轻时共同闯荡,多攒些积蓄,留到晚年给自己买个好房子,顾保姆,在弄一个室内浴室!这样走完一生,不也是很正常么!
可是他们却把那后半生本可以这么消费的资金用到了我们的身上,从在医院里刚出生,再到喝奶粉,在到吃穿,再到20多年的教育经费,再到生活中的零花钱,再到我们娶妻生子,嫁人结婚,等等等等!要仔细算下,这些下来得有不少积蓄,而这些积蓄足够他们后半生的生活了!可是他们却无私的将这份资金投资在了我们身上,他们不图别的只图我们好,有出息。
也许他们有一天会很老,会牙齿掉光,会头发变白,会眼睛变花,会生活不能自理,会听不懂你说的话,会……
那么朋友你会嫌弃么?当你嫌弃的时候请你回想一下,是谁在你没长牙齿时帮你咀嚼后在喂给你,是谁在你随地拉屎拉尿之后不嫌脏的给你擦,是谁不管衣服贵贱,都给你洗得干净净的给你穿?是谁,是谁?
我们没有权利选择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,我们没有权利选择要什么样的父母。我们也不能因为没有那样的奢侈生活而抱怨,哪个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上好日子?他们很努力了,他们的能力就有这么多了,请我们一定要理解他们。
唉,时光过得很快,我们同龄人的父母,大概年纪不差上下,他们的成就几乎就固定在这样了。而我们,却正值初升的太阳般一样青春有活力!朋友!难道我们现在还不努力么?难道我们现在不应该进取吗?现在有人养我们,那以后呢??我们难道没有责任和义务去赡养老人吗?
所以,我们不仅是为了自己活着,而且也是为了我们的父母活着,其实现在起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责任感了!记住,为值得的人活肯定比为自己活的更出彩!
努力吧!朋友!为了我们的父母,拼了命又能怎样?fighting……
“棍棒之下出孝子”,大多数中国父母都认同这个道理。他们对待子女是“严格管教”,对犯了错的孩子更是“暴力”惩罚。棍棒之下真的能出“孝子”吗?
然而美国普遍认同的教育方式却与中国的截然不同。他们教育子女多的是宽容和理解,而不是“惩罚”。当他们的孩子犯错误时,他们会原谅孩子犯的错误,教他们其中的道理。孩子们下次便很少犯同样的错。而大多数中国父母对待犯了错的孩子是用暴力惩罚,在受到惩罚后,孩子们大多是害怕、叛逆。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。这明显说明“棍棒式教育”不是切实可行的。
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梁漱溟的教育方式却是非常奇特而有效的,梁漱溟教育他两个儿子非常的“放松”。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兄弟一般,梁漱溟给儿子更多的是宽容、引导。儿子遇到问题时他总是顺着儿子的意愿,尽可能的引导他,让他自己思考。不操纵他牵制他,有错时他不说“应该怎样”而是“不应该怎样”。就连他儿子填志愿向他询问意见时,他也只是笑着说:“你自己想什么就是什么”。从效果上看,显然他的教育方式是成功的。
“棍棒之下出孝子”的教育方式很明显不是成功的,教育子女需要的是宽容、理解、引导,要尽可能让他们知道其中的道理,而不是一味的用暴力惩罚解决问题。所以“棍棒之下未必出孝子”
爸爸经常对我说:“做事情要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。”我每次都把这话当耳旁风。
有一天,顽皮的小狗在阳台的地砖上撒了一泡尿。妈妈在房间里看见了,让我赶紧去擦掉。我拿起抹布擦了好几遍,可妈妈一直说:“没擦干净,再擦一下。”我十分委屈:明明擦干净了,为什么还让我擦?妈妈则火冒三丈地说:“我说有就是有,你为什么不擦?”
这时,爸爸走过来,他先把几滴水洒在阳台的地砖上,然后问我:“你现在能看见水滴吗?”我看了看,咦,怎么看不见?爸爸又说:“你再站到妈妈那个位置看一下。”我走过去,咦,怎么又看见了?爸爸和颜悦色地说:“水是会反光的,滴在白色的地砖上,你在正面看不见,站在侧面就看见了。”我和妈妈都恍然大悟,互相道了歉。
通过这次吵架,我终于明白了爸爸以前经常对我讲的话:要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。也许换个角度就有不同的观点呢!
时光似箭,岁月如梭,转眼间14年过去了,我们也在父母的呵护下慢慢长大,我们再也不是那个只知道伸手的小孩子,也有了自己的意识,渐渐的懂得感恩。
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,从小的时候开始,父母就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我们的身上,天天浇水施肥,希望我们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,于是父母就每天不厌其烦的教我们为人处事的方法,你常常去安慰我们幼小的心灵,在我们生气时,他们会来安慰我们,当我们沮丧时,他们会来鼓励我们,当我们有快乐时,他们会和我们一欢笑庆祝,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父母的关怀,在父母的教育中成长。
上学时,我们渐渐离开了父母走进了校园,认识了很多朋友。
在和他们玩耍时,渐渐忘了回家,在父母去叫我们回家时,我们也总是会很生气,却没有看到父母在家里几个小时焦急的等待,上了初中以后住校了,回家的时间总是越来越少,每当回家时,可能都会听到父母的唠叨,我们总是非常厌烦,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在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来教导我们,不让我们走弯路,误入歧途,对我们做的一切,虽然有时会令我们产生疑惑,但是终究都是为了我们好。我们长大后自己也当上了父母,可能就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了吧?
如今,我们还正在上学,不能用物质来报答父母,但我们在最好的年龄一定要好好学习,优异的成绩就是给他们最好的回报。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