毫升与升的认识教学设计

时间:2024-09-25 16:20:19
毫升与升的认识教学设计

毫升与升的认识教学设计

篇一:毫升与升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案

教学准备

1.教学目标

1、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,认识毫升和升。初步建立毫升和升的量感。

2、知道可以用毫升和升描述液体(气体)的量。

3、知道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,会进行简单的换算。

2.教学重点/难点

认识毫升和升,初步建立毫升和升的量感,知道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并会简单换算。 毫升和升之间的换算

3.教学用具

教学课件

4.标签

教学过程

一、新课导入

1、情景导入

(1)出示玻璃杯一个,由老师提问学生,在口渴的时候最多能喝下几杯水? (学生回答可能说两杯,可能说三杯,甚至更多)

(2)师:如果一个同学喝了两杯水,另一个同学喝了三杯水,你知道谁喝的多吗?(引出争议)

(3)师:如何来衡量谁喝得多,并不是喝的杯数多喝得就多,而是要用一个统一的、确定的单位来计量水的多少。

2、提出课题

师:那么谁知道生活中常用的统一的水的计量单位是什么?

在测量水、油等液体时,可以用毫升和升做单位。

(板书课题:从毫升到升)

二、新课探究

探究一

(1)认识1毫升

用滴管向量筒中滴入1毫升水,请学生观察1毫升水有多少滴呢?

(板书:1毫升可以写成1ml)

(2)认识日常生活中用毫升表示的物品。

出示常见的一些物品,让学生根据物品标注的,说说分别是多少毫升。 探究二

1)师:将1000毫升的饮料倒入1升的量杯,刚好倒满。这说明了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?

1000毫升等于1升,表示1000个1毫升合起来和1升是相同的。

(板书:1升=1000毫升)

2)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用升表示的物品,提高学生对升的认识。

3)自制一个1升的量具。

师:如果要你自己制作一个一升的量具,你打算如何操作?

探究练习

1、在□中填入升或毫升

(1)一瓶橙汁的容量是1500□

(2)一盒牛奶的容量是980□

(3)一瓶定型水的容量是240□

(4)一个热水瓶的容量是5□

(5)一个水桶的容量是12□

(6)一个电热水壶的容量是2800□

(7)一盒冰红茶的容量是375□

(8)一只护发素的容量是400□

2、判断(对的打√,错的打×)

(1)一个药水瓶容量是200毫升( )

(2)一个玻璃鱼缸容量是100毫升( )

三、课内练习

练习一:填空

6000毫升=( )升 7升=( )毫升

90000毫升=( )升 80升=( )毫升

72000毫升=( )升 840升=( )毫升

练习二:填空

6000毫升+7升=( )升

80升-72000毫升=( )毫升

9000毫升-5升=( )毫升

72000毫升+8升=( )毫升

56000毫升+43升=( )升

847升-49000毫升=( )升

小结:不同单位的量要转换成相同单位的量,才能进行加、减计算。 练习三:

应用

(1)小胖喝了450毫升橙汁,爸爸妈妈一共喝了2升橙汁,他们一共喝了多少毫升橙汁?爸爸妈妈比小胖多喝了多少毫升?

(2)5个人喝2升装的可乐,平均每人能喝到多少毫升可乐?

课堂小结

四、本课小结

液体(气体)的'量用升和毫升表示,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,1升=1000毫升。 不同单位的量要转换成相同单位的量,才能进行加、减计算。

课后习题

五、课后作业

P25:4

① 在2500毫升的浓缩橙汁里加上10升水,可以制成多少毫升的橙汁饮料? ② 如果把这些橙汁饮料平均分给15名同学,每个人最多可以分到多少?还剩多少?

篇二:容量和升教学设计

《认识容量和升》教学设计

北关欧堡小学张健健

【教学内容】

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10页—第12页。

【教材简析】

本课主要通过实验、观察、操作等活动,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,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理需求,由此过渡到容量单位“升”的教学,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,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,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。

【教学目标】

1.让学生结合实例在具体比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,了解升的实际意义。

2.让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。

3.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。

【教学重点】

1.容量的含义。

2.容量单位“升”。

【教学难点】

1.(转 载 于:wWW.smHAida.cOM :升教学设计)容量的含义。

2.1升观念的建立。

【教具准备】

多媒体课件、大小不同的杯子、水壶等。

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创设情景,初步感知容量。

1、谈话:同学们去超市买过东西吗?老师也到超市去买了两个水杯。(多媒体课件出示超市购物图片)

2、谈话:大家看,你能看出哪个水杯装的水多,哪个水杯装的水少吗?

3、引导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。

4、谈话:同学们都认为左边大一点的水杯能盛水比较多,右边小一点的水杯能盛水比较少,像这样能盛油或水等比较多的,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,盛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。(板书:容量)

5、引导学生说说对容量的理解。

[设计意图:想通过创设到超市购物的实际情景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让学生观察对比两个水杯,两个水杯大小不一,容量也不一样,初步感知什么叫容量。]

出示“想想做做”第1题、第2题。

刚才我们研究的都是两个容器比较容量的大小,像这种三个容器比较容量的大小你还会吗?

通过讨论明确:中间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,最后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小。

二、引导探究,理解容量含义。

议一议: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,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。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?为什么?

1、出示(如图2所示)两个冷水壶。

2、提问:同学们知道哪个水壶的容量大吗?你是怎么知道的呢?

(学生小组交流,自己动手操作。)

3、全班交流方法。

验证方法。如果反过来倒水,会出现什么情况?说明了什么?

举例: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遇到这种能体现出容量有大小的例子,谁来说一说。

出示“想想做做”第1题、第2题。

刚才我们研究的都是两个容器比较容量的大小,像这种三个容器比较容量的大小你还会吗?通过讨论明确:中间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,最后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小。

议一议: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,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。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?为什么?

谈话:同学们的想法很好。为了准确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,我们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。(板书:容量单位)

三、 感受容量单位“升”

1. 出示超市平面图:我们到哪里去会找到容量单位?

(平面图上标有:蔬菜水果区、调味品区、五谷杂粮区、饮料区、奶制品区、服装鞋帽区、收银台等)

2. 视频播放超市及商品商标特写(色拉油5升、牛奶1升、饮料2.5升等)。

提问:从这些商品的商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?

根据学生的回答,板书:升、L。

再问:你们都是在哪些物品的包装上看到这个容量单位的?

小结:计量水、油、饮料等液体的多少,通常用“升”作单位。可以用“L”表示。(让学生读一读)

3. 通过“你知道吗”介绍“升”。

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统一度量衡,量器分为合、升、斗等,商鞅研制了标准量器铜方升,器壁刻铭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。不过那时单位量值每升可比现在的升要小得多。此后的两千年一直没有大的变化。1858年以后,英、法等国侵略中国,“加仑、品脱”等容量单位随之传入,我国的度量衡从此趋于混乱。新中国成立后,度量衡逐步规范起来。1959年6月,国务院把公制定为国家的基本制度。升、毫升作为容量单位从而确定下来。

4. 举例。

提问: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升这个容量单位的?

四、 感知1升的多少

1. 谈话:实际上,里面长、宽、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1升。

出示正方体的容器,用直尺示范从里面量长、宽、高都是1分米。

提问: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?

2. 引导:我们把这个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倒入量杯看看。

出示1升的量杯,边说边演示(注意指导学生看量杯的刻度)。

4. 体验1升的多少。

操作:1升的水可以装满几杯。让学生用平时饮水的杯子倒一倒,说一说大约这样的几杯就有1升。

5. 了解饮水的常识:研究发现,成人一天的饮水量为1升~1.5升。少年儿童一般在1升左右。要分多次饮用水,不要一次大量饮水。

五、 应用拓展

1、 出示一些常见物品,让学生判断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,哪些容器的容量比一升小?

2、 “节约1升”。

(1) 出示动画,一个滴水的水龙头,提问: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,20分钟就会流失1升水。一小时就浪费多少水?一天呢?

五、总结反思,课外延伸。

谈话:今天的这节课,你有什么收获?找一找身边的容器,观察它的容量是多少?哪些比1升大?哪些比1升小?

[设计意图:画龙点睛的小结,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脉络,巩固知识,加深记忆。]

六、布置作业

完成补充练习。

七、板书设计

设计意图

学生对容量和升的认识重在感受和体验。本节课的设计从观察入手,立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,在交流中感受。教师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、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,让学生在观察、操作、猜测、交流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,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及1升的观念,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。

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同时,教师注意认真挖掘知识背景,整合认知矛盾和情感因素,合理选取生活素材,实现教材几个板块内容之间的“无缝对接”。首先在感受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

性时,精心设计一个对话的场景,把对容量单位的认识放到计量单位重量、长度等熟悉的背景中,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,整体感知。接着,在感受现实生活中容量单位“升”的应用时,从超市平面图物品分布区域的定位到容量单位史料的阅读,借助互动的学习,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对容量单位清晰规范的认知。在最后的拓展练习环节中,我最大程度地把练习内容活动化,并穿插灵动的词汇,来传递积极的情感。 容量单位是什么?1升有多少?我们是否习惯了让学生想像和记忆?课堂能否给予学生一些开放的思维和多元的体验?我们期待:我们的学生对1升的感悟,从此开始;对“一生”的感悟,也从此开始。

篇三: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

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

教学内容

苏教版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·数学》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~2页内容

教学目标

1、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,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;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,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。

2、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,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。

3、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,能积极参与操作、实验等活动,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,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。 教学重点

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。

教学难点

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。

教具、学具准备

多媒体,量杯,水壶,不一样大小的杯子,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。

教学过程

一、 创设情境,导入新课

讲故事: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“喝饮料决赛”。老虎一连喝了5杯,还想喝,狮子刚喝了2杯就撑不住了,老虎得意地说:“我是喝饮料的冠军,森林中的老大!”狮子不服气地嚷道:“你的杯子小,我的杯子大。所以我是冠军!”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肯让步,争得面红耳赤。同学们,你们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?

二、探索领悟,认识容量

1、初步认识容量

教师首先应该肯定同学们的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,但又不全面,教师这时取出两个不一样大的杯子。大杯子的容量比较大,小杯子的容量比较小。

板书:容量

2、加深对容量的认识

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水壶1和水壶2

让学生想办法来验证说明两个水壶的大小。

学生操作验证。

3、进一步感受容量的含义

小组活动,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。

师小结:人们就需要给容量定出统一的单位,你们说对不对。

三、联系生活,认识容量单位升

1、认识升

组织交流:让同学们说一说本组中带来的最大的容器的容量。 (板书:升或L)

说明: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,在数学上,计量液体多少时通常用升做单位。

2、认识1升

(1)出示量杯,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容量的工具,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,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。教师缓缓地往量杯里倒水,够1升后,让学生轮流观察,然后把水倒出。

(2)出示一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,让学生测量观察这个正方体容器口的长和宽,再量量容器的深度,把测量的结果告诉老师,水倒入量杯中,你发现了什么?

四、巩固深化,应用拓展

1、做“练一练”第1题。

提问:观察三幅图,哪个容器的容量最大?为什么?(小组交流)

2、做“练一练”第2题。

提问:比较3个容器的容量,你发现了什么?(先独立思考,然后同桌交流,最后全班交流。)

五、总结评价,课外延伸

同学们,通过这节课的学习,你学得愉快吗?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?你还想了解什么?

《毫升与升的认识教学设计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